企业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,不能单靠添置设备,也不能指望别人来创造。应当充分依靠现场人员,由现场的当事人员自己动手为自己创造一个整齐、清洁、方便、安全的工作环境,这就是企业经常提到的5S管理。5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、机器、材料、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,需要企业养成现代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遵章守纪、严格要求的风气和习惯。因为是自己动手创造的成果,也就容易保持和坚持下去。
以整理(SEIRI)、整顿(SEITON)、清扫(SEISO)、清洁(SEIKETSU)、素养(SHITSUKE)等活动为基础,借助于PDCA(计划、执行、检查、总结)的不断循环,使人们潜移默化,改变看法,改变工作环境,创造有规律的场所、干净的环境,能进行目视管理,达到意识改革和企业经营效率化,从紊乱中找出秩序。
5S管理法不仅具有主动性、有效性,而且具有防范性。通过实施5S管理法,可以降低管理成本,提高管理效益。
“5S”根据丰田的管理内容,应该为品质管理的基础。品质管理应该以“5S”管理为基础。
来源
5S起源于日本,起初是日本企业的独特管理办法。它相当于中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。“5S”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“环境”,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,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,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。“5S”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修身,如果没有职工队伍修身的相应提高,“5S”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。
演变
1955年,日本的5S宣传口号为“安全始于整理,终于整顿”。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,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。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S,也就是清扫、清洁、素养,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,1986年,日本的5S著作逐渐问世,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,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。
在实际应用方面,由于在丰田公司的大力倡导,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、降低成本、准时交货、安全生产、高度的标准化、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、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,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,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。
近年来,根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,有的公司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节约(Save)及安全(Safety)这两个要素,形成了“7S”;也有的企业加上习惯化(Shiukanka)、服务(Service)及坚持(Shikoku),形成了“10S”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,所谓“7S”、“10S”都是从“5S”里衍生出来的。
应用
5S管理具体各项内容如下:
1)清理:腾出有效使用空间,防止工作时误用或掩盖需要物件。
2)整理:使工作场所清楚明了、一目了然;创造出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;减少或消除“找寻物品时间的浪费”。
3)清洁:保持干净、明亮的工作环境,并杜绝污染源的产生,保证员工、顾客产生愉快心情。
4)维持:通过强制性规定,培养员工正确工作习惯,长期维持并保留以上3S成果。
5)素养: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习惯、遵守规则的企业员工;营造企业氛围,培养员工团队精神。
需要坚持的三个原则是:自我管理的原则;勤俭创业的原则;持之以恒的原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