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戴明的质量理念

戴明(W.E.Deming)是美国著名的质量专家之一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他应邀赴日本讲学和咨询,对统计质量管理在日本的普及和深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后来他在美国传播在日本十分有效的质量管理。1980年,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(NBC)的名为"日本可以,为什么我们不能"节目播出后,戴明便成为美国在质量方面的著名人物。
戴明在主要观点是: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主要在公司地管理系统而不在员工。他总结出质量管理14条原则,认为一个公司要想使其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必须遵循这些原则。
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原则是:
(1)建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;
(2)采用新观念;
(3)停止依靠检验来保证质量;
(4)结束仅仅依靠价格选择供应商的做法;
(5)持续地且永无止境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;
(6)采用现代方法开展岗位培训;
(7)发挥主管的指导帮助作用;
(8)排除恐惧;
(9)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;
(10)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、标语和数字目标;
(11)避免单纯用量化定额和指标采评价员工;
(12)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;
(13)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;
(14)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。
2.朱兰的质量理念
像戴明一样,朱兰(J.M.Juran)作为美国的著名质量专家,曾指导过日本质量管理。他在1951年出版了《质量控制手册》(Quality Control Handbook),到1998年已发行到第五版,改名为《朱兰质量手册》(Juran Quality Handbook)。
(1)朱兰关于质量的观点
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来源于顾客的需求。在《朱兰质量手册》中他对质量的定义是:
①质量是指那些能满足顾客需求,从而使顾客感到满意的"产品特性"。
②质量意味着无缺陷,也就是说没有造成返工、故障、顾客不满意和顾客投诉等现象。
(2)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
朱兰博士把质量管理的三个普遍过程,即质量策划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称为构成质量管理的三部曲(即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)。
3.克劳斯比的质量理念
菲利浦·克劳士比(Philip Crosby)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,被尊为“本世纪伟大的管理思想家”、“品质大师中的大师” 、“零缺陷之父”、“一代质量宗师”。在半个多世纪的质量管理文献中,克劳士比是这个领域内被引用得最多的作者之一。克劳士比的著作被公认为是质量与管理科学中最好的著作。美国《时代》杂志誉为“本世纪伟大的管理思想家”,是他开创了现代管理咨询在质量竞争力领域的新纪元。
克劳士比先生在管理领域的卓越贡献,以至于美国哈佛商学院、沃顿商学院、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等专门开设了“克劳士比管理哲学”(Crosbyism)课程,美国多所著名机构也把克劳士比先生誉为 “全美首席管理咨询大师(在品质竞争力领域)”。
克劳士比论质量
质量是免费的,它不是礼品,但它是免费的。从事质量管理的全部过程就是要建立……习惯,使得职员和供应商们做他们所承诺过的事,亦即是要符合已同意的要求。对一个组织的最终产品或服务不满就叫做“质量有麻烦”。
质量的定义必须是“符合要求”。这样的定义可以使企业的营运全不再只是依赖意见或经验,这表示,公司中所有的脑力、精力、知识都将集中于制定这些要求,而不再浪费于解决争议之上了。
克劳士比论战略质量
质量并不是只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跳舞就可以达到的。人们必须接受帮助,以使他们知道他们可以适应要求‘行动正确、工作圆满’的企业文化。避免混战的方法便是‘无火可救’。
质量管理是一种理念和哲学上的训练和纪律,它能把所有这些带入一种人们能欣赏和运用的舒畅文化。
质量是一种可以获得的、可以衡量的并且可以带来效益的实体。一旦你对它有了承诺和了解,并且准备为之付出艰苦努力时,质量便可以获得。
克劳士比论文化变革
改变心智是最难的管理工作,但它正是金钱和机会的隐身之处。一个公司若想永久地免于困扰,就必须要改变公司的企业文化,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产品(或服务)不符合要求的原因。改变公司的文化幷不是教给员工一堆新技术,或强迫他们在生活方式上追求潮流,而是改变价值观幷提供典范,这是必须由基本态度的改变做起的。
克劳士比论领导力
一个领导,如果没有太多的事情给下属做,那么他很快就会被一个愿意努力工作的新领导所代替。
领导者必须是一个组织灵魂的反映。
经理圈子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:关系、关系、关系!
管理阶层需要高度注意:只是设定一些复杂的技术,无助于公司文化的改变。
人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很强的个人信仰。
克劳士比论零缺陷
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总是较便宜的。
“零缺陷”就是缺陷预防的呐喊,它意味着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”。所谓第一次就做对,是指一次就做到符合要求,因此,若没有“要求”可循,就根本没有一次就符合“要求”的可能了。
我们基本的工作哲学便是预防为主,坚持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”的态度,使质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
克劳士比论管理
管理风格创造性的最重要的方面,是不要养成承认自己缺乏创造力的习惯。被理解是艰难的工作。管理者被时尚的东西迷惑着。人们可能因为一点原因而得了心脏病,而导致肺癌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吸烟,仅此而已。肥胖和压力引起高血压。如果花的比自己挣的还多,那么你便会有经济困难。原因虽简单,但是要想克服它们却需要想办法,需要教育和努力。要想成功地改善管理的方式,关键就是进行质量教育。
克劳士比论可信赖的组织
组织的生存学就想森林一样脆弱和易受攻击。
可信赖是应用哲学管理和指导组织的结果。如果一个组织真的想成为可靠的,他们必须有具体的行动。有用的和可信赖的组织就是竞争和利润。那正是我们想要的。一个公司想免于困扰,就需要人和人之间不断地交流、沟通,而教育也必须成为日常生活之事;人人都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、工作的技巧,幷了解每一个人在公司运转的巨轮中所扮演的角色。组织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创造生活。
归纳一下,克劳斯比大师最核心的质量理念是:
1、质量意味着符合要求,而非优美;
2、衡量绩效的唯一指标就是质量成本,即“不符合”的代价。
3、唯一的绩效标准就是“零缺陷”。
4、质量基本的工作哲学是预防,不是检验。
5、质量工作的根本要求: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。
4.石川馨的质量理念
石川馨(Ishikawa Kaori)是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。他是因果图的发明者,日本质量管理小组(QC小组)的奠基人之一,是将国外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一位专家。
石川馨认为,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,从广义上说,质量还指工作质量、部门质量、人的质量、体系质量、公司质量、方针质量等等。
他认为,全面质量管理(TQC)在就是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。具体内容包括:
(1)所有部门都参加的质量管理,即企业所有部门的人员都学习、参与质量管理。为此,要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教育,要"始于教育,终于教育"。
(2)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,即企业的经理、董事、部课长、职能人员、工班长、操作人员、推销人员等全体人员都参加质量管理,并进而扩展到外协、流通机构、系列公司。
(3)综合性质量管理,即以质量管理为中心,同时推进成本管理(利润、价格管理)、数量管理(产量、销量、存量)、交货期管理。
他推行的质量管理是经营思想的一次革命,其内容可归纳为6项:
(1)质量第一;
(2)面向消费者;
(3)下道工序是顾客;
(4)用数据、事实说话;
(5)尊重人的经营;
(6)机能管理。
- END -